一、本屆續(xù)修宗譜,基本沿用舊譜格式,對于舊譜條例中明顯屬于建糟粕的,則予以改革。
二、本屆續(xù)譜由于舊譜在“文化大革命中”遭毀,雖經多方尋找,只覓得殘譜貳卷,主要缺失六至十五世或六至二十世世系、世表,本著盡量追溯,尊重現實的原則,各戶上溯,續(xù)編成譜,俟后能發(fā)現幸存全本或補遺本,再行續(xù)接,望后輩留心并切記勿忘。
三、各支派及各戶先后次序均按民國乙卯目錄及殘本世系世表,并無更改。
四、首卷傳、序、記、誦據民國乙卯殘本及蘆墩支乙卯本補充。為彌補缺失之憾,將民國乙卯本目錄全部刊出,則光緒庚辰后至民國乙卯人物或有目無文,聊補空白之憾。
五、對有關涉及歷史事件(如太平天國)的措詞,仍保持原貌,不以今人觀點來記述歷史事件。
六、嚴格按實記載,不摻褒貶,不粉飾,不夸張,尊重人格,去涂墨舊規(guī)。
七、尊重采寫的原稿,原稿詳則詳載,原稿簡則簡寫,原稿內容項目缺,經催補不到則缺,并無厚薄之分。原稿內容有誤,經采稿人員與戶主核對,如無異議,一經刊印,責任自負。
八、根據“入譜自愿”的原則,極個別族人由于認識分歧而不愿入譜,則尊重其本人意見,世系世表均載至其父為止,或載至上屆舊譜為止。
九、根據自愿原則,一戶一譜,申領新譜。收取部分印刷費,不足部份從贊助費中支出。
十、已經外遷多方查找仍無下落,或屢次催稿不到,只能惡痛湮沒。已改為他姓又未申請歸宗,則不再收錄入譜。
十一、體現男女平等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。在自愿的原則下,有女無子戶可以以女傳承,招贅入戶,一視同仁。
十二、異姓螟蛉照舊入譜,是否注明本姓,則據戶主意見,照來稿登錄,以求團結和諧。
十三、承嗣或兼祧者,于生父名下詳載各項,予被承人名下掛線,注明‘表詳前(后)”,以便查考。
十四、紀年的書寫。民國(一九四九年九月止)及民國前的紀年,均書“民國╳╳年”及朝代紀年,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均書公元紀年,以上紀年均同時書干支年,以免岐意錯誤,月、日或用農歷、或用公歷,悉據來稿。
十五、部分行政干部、技術人員、大專以上學歷人員表及簡歷、限錄本人提供資料者。并限行政干部以正副科級、軍隊營級及以上,技術人員限中級職稱及以上者,未提供資料者,恕不敢妄錄。本鎮(zhèn)村或鄉(xiāng)鎮(zhèn)單位任職的族人表,以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起始。
十六、根據生不立傳和嚴格掌握的原則,篩選立傳。
十七、原譜名《采菱溝》時氏宗譜,因采菱溝已列入整體拆遷范圍,今后將不復有新安采菱溝,且我族人主要居處為常州及江陰,故自本屆起,譜名改為《常澄時氏宗譜》。
十八、原《凡例》與本說明無相悖才,仍按舊《凡例》。